柯达进军制药业意味着什么?柯达公司为什么转型做药?(2)

  实际上,这并非柯达首次进军医疗领域。

  早在1988年,柯达便成立过伊士曼制药业务部,做保健用品,并用51亿美元收购了药企斯特林。不过显然,光敏化学药品的研发与药物研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短短6年后,柯达就以折半的价格出售了这部分业务,给这次收购画上了灾难性的句号。

  柯达与医疗有关的另一个业务是医疗成像,但也在2007年由于连年亏损被分拆出售。

  就在这段时间里,错失了数码影像黄金时代的柯达公司每况愈下,到2012年申请破产,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憾事。

  2013年9月,重组后的柯达再次公开发行股票,但表现仍然不如人意。近三年来,柯达的营收以每年约10%的速度下降,到今年一季度仍维持这一降幅,营收仅有2.67亿美元,亏损达1.11亿美元。再次发行时25.5美元的股价,在这次获得贷款支持消息出来之前,已在不到3美元的价格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近5日柯达股价走势

  而在此期间,昔日最大竞争对手日本富士不仅在影像领域碾压了柯达,就连在制药领域也领先了柯达好几步。

  自1986年起,富士陆续收购了几家医学诊断成像公司、生物医药公司。其中,富士于2013年收购的制药公司Diosynth Biotechnologies正在支持一种新冠疫苗的生产,该疫苗是美国政府疫苗研发计划中的一员。富士2019财年财报显示,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公司在医疗保健及高性能材料业务上全年营收为93.9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44.2%。

  富士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从侧面证明了柯达转型制药的可能性。

  在柯达首席执行官Jim Continenza看来,柯达在化学和先进材料领域100多年的积累及基础架构让该公司具备快速启动并运行的能力。而这次获得大额政府贷款,对柯达来说无疑是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意味着新生机。

  再者来讲,这次柯达要做的并不是药物研发,而是生产仿制药所需的基础原料药。要知道,仿制药是指最初的原创药品专利已经过了20年保护期,各家药企均可生产。换句话说,相比于此前柯达想开发新药,仿制药的难度已经低了好几个档次,原料药的生产相对更加容易。

  在Jim Continenza的规划中,原料药生产最终将占柯达业务的30%~40%,虽然距离柯达做到大规模生产可能还有3~4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以外,柯达将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譬如,疫情所带来的某些药物的利好期未必会持续很久,而FDA批准新的原料药供应商还需要时间,到时候是否能轻松找到买家将直接决定柯达制药的命运。而疫情过后,柯达是否能够应付海外供应商的价格战,也是未知数。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