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的老板是谁?恒瑞孙飘扬钟慧娟个人资料简历回顾(3)

  成为“白马股”

  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与国有研究机构深度绑定,这是恒瑞一直自称“重视研发”的底气。

  十多年前的国内医药市场缺乏“创新引领”的概念,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中药企业是资本追逐的主流,对医药行业的理解停留在普通消费品的程度。

  恒瑞医药等少数企业将医药行业的投资思路转向了对研发和创新的探究,科技属性替代了消费属性,成为医药公司的价值坐标。

  1998年开始,恒瑞医药的销售额年均增幅只有在2004、2005两年低于过10%,其余年份几乎都有20%以上的增长。

  SARS疫情之后,中国开展了一轮医药市场整顿。同时中国进入WTO后,外资药企也开始在国内迎来收获期,这使得恒瑞面临了收入的短暂放缓。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恒瑞等公司遭遇的外资企业专利打击。

  2000年以后,辉瑞、葛兰素史克、默沙东、施贵宝、强生……全球前十的制药巨头屡屡起诉国内企业侵权。恒瑞和豪森也经历过赛诺菲、礼来等公司的起诉,好在都能平安胜出。

  在一轮轮的抗压之中,恒瑞一步步登上行业的顶峰。从2000年上市到突破千亿市值,公司用了16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时间缩短至一年左右;突破3000亿元,用了7个月;今年6月22日,恒瑞市值一度站上5000亿元。

  对于恒瑞,关注医药行业的市场人士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始终认为恒瑞有泡沫,公司估值既然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那么研发不可能一直成功;另一种是对比世界制药巨头,恒瑞的市值还是太小,中国庞大的医药市场应当能撑起一家万亿市值公司。

  但更深层次的逻辑是,医药行业的创新格局与资本偏好已经变了。

  在恒瑞医药孤独地奔跑了那么多年之后,中国迎来了创新药爆发式增长的春天。由资本推动起来的创新药狂潮催生了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如今活跃在港股和科创板的创新企业动辄上千亿市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