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10周年演讲原文完整版:2020小米十周年公开演讲稿(3)
我们没有做任何推广,第二周翻了一番,200人,第三周再翻一番,400人,第四周再翻一番,800人。
MIUI真正火起来,是在发布一个月后。9月20日,在国际著名的技术论坛XDA上,有位大神热情推荐了MIUI。
他是这样说的:“这是一个专业团队的作品,令人惊艳。。.。。.有人听说过这个ROM吗?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疯狂的ROM…它运行起来又快又流畅,界 面全部重新设计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看到这个评价,大家就知道,MIUI 第一版做到了什么水平。
一个中关村的小团队,用互联网方式,两个月做了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受到了非常高的赞誉。这充分说明了:互联网的方法论非常厉害!
从此,MIUI 在全球发烧友人群开始火起来了。后来,各个国家都有网友自发建立当地的米粉社区,制作当地语言包,适配各种机型等,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球群众运动,从此播下了小米国际化的种子。这就是米粉文化的来源。
我们就是用“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七字诀来做MIUI的。
不到一年时间,MIUI 用户量就超过了 30万。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定了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硬件团队,主要来自摩托罗拉,兴高采烈开始做手机了。
结果一出门就碰“大钉子”,突然发现搞不定供应链。
我们要做最好的手机,当然要用最好的供应链。比如屏幕,我们就想用夏普的,但人家根本不理我们。
我这才知道,顶级供应链,不是一家创业公司花钱就可以搞得定。
为了搞定这块心心念念的屏幕,我动员所有关系联系夏普,绕了一个巨大的圈子,通过金山的日本分公司,找到三井商社,再请三井商社高层出面,争取到了和夏普总部沟通的机会。时间定在3月26日。
这中间出了一件大事: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核电厂泄漏,全世界风声鹤唳。
咋办?去还是不去?夏普总部在大阪,虽然核辐射的影响不大,毕竟是核辐射,大家还是很恐慌。
能见到夏普高层的机会实在难得,我们还是下决心飞大阪,最后我们三个创始人一起去的。
我们上了飞机,才发现整个机舱都只有我们三个人。到了夏普,整个大楼空空荡荡的,只有我们一批访客。就这样,我们的诚意打动了夏普!
那天我们太紧张,从头到尾基本没拍照。我只找到一张照片,刘德在夏普楼下的留影。
大家都知道小米手机第一代定价1999元。
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们原本的计划是1499元。1999元就已经“沸腾”,要是1499元,不会“炸裂”吗?
我们规划的成本1500元,售价1499元,我们还很大胆预测能卖30万台。
但是,到了8月,团队跟我说了一个吓一跳的消息:成本搞“冒”了,每台手机成本大约2000元,超了500元。
主要原因是,我们找的都是优质供应商,能跟我们合作就不错了,价钱根本没法谈。
如果继续定价1499元,我们估计要亏了2亿。怎么办呢?
我去和股东们商量,他们劝我说,这就是你一个外行进来玩的门票。但这个门票实在太贵了,我有好几晚上没有睡着觉。
能不能把定价调高到 1999元?大家心里都没底,国产手机均价才700元,我们一上来就卖1999元,会不会翻车?不管了,我们只能豁出去试试!
发布会定在2011年8月16日。发布会前一天,我们还在担心会不会搞砸了?会不会卖不出去?
当天,我到现场,完全没有想到,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我自己根本挤不进去了。米粉实在太热情了。
最后还是打电话叫了四个同事,帮我挤进去的。还有5分钟开场,我刚坐下,阿黎跑到我旁边,说,“人实在太多了,再挤怕出事,我们马上开始吧?”这是小米第一场发布会,也是小米历史上唯一一次提前5分钟开始的发布会。
在台上开始讲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打鼓。最后,我紧张万分,公布了售价1999元。
现场长达半分钟的欢呼和尖叫,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成了!
最近我们找到一个同事在现场用手机录的视频,有点模糊,大家可以看看。
手机发布后,网友第一次就预定了30万台。
收到这个订单,我们既激动又烦恼,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
我们当时是一个小公司,没有账期,需要提前打款才能生产。要一次生产30万台,那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样,小米手机实在太火,我们又供应不上,很快就被贴上“饥饿营销”这个标签,真的非常冤。
第一代手机,总计销售700多万台,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这时,政府主管部门给了我们一个新课题:小米手机这么火,能不能带动一下国内产业链?
我们还只是刚刚创办的小公司,这么重的压力,我们扛得住吗?不想那么多,干了再说。2012年初,我们就制定了“红米计划”。
“红米计划”就是,优选国内产业链,做国民手机。
当时的国内产业链还不成熟,我们做的第一代产品,我非常不满意,我决定推倒重来。
这下子4000万的研发费用打水飘了。
大家见到的红米手机第一代,其实是我们研发的第二代,代号H2。
2013年7月31日,红米手机正式发布。
当时,我们借用了金山软件的一间会议室,没有任何装修,只是做了一个背景板。
这是小米历史上最简陋的一次发布会。红米手机能量巨大,一发布,就引发业内地震。没想到,第二天连金山软件的股价涨了。
第一代红米,热度远超过想象,我们就卖了 4460万台。这4000多万台智能手机,在2013年,有力带动了国内产业链的发展。
小米的手机业务当初巨大的成功,这背后是无数艰难的抉择:
要不要冒着核辐射的风险去日本搞定夏普?
要不要把定价从1499改到1999?
要不要干掉已经研发好的第一代红米,推倒重来?
这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是巨大的风险。
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不冒风险的。直面风险,豁出去干!
小米火了,社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拼命学小米。
当时出现了很多互联网手机品牌。
以前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学的,直到“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加入了小米,在一场内部讨论会上,他讲了当初他是如何学的。一堆照葫芦画瓢、似是而非的模仿,让我们大家哄堂大笑。尽管只是学个形似,在当时,居然也很管用。
王晓雁是“自学”的,还有很多创业者、企业家亲自到小米来学习。
我们也非常愿意把我们的经验公开,希望推动更多行业的变革。2014年我们启动了生态链计划,孵化更多的创业公司。
仅仅六年时间,我们孵化了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做了上千种玲琅满目的优质产品。
我们是如何做的呢?我举一个例子:
当时,很多中国游客到日本疯狂抢购电饭煲,成了社会现象。我觉得不可思议,中国是世界工厂,怎么都做不好一个电饭煲。
于是,我们决定孵化一家创业公司主攻高端电饭煲。研发了一年半时间,我们电饭煲成功发布,引起了很大轰动。
一家日本电视台特意买了几台,跟日本高端电饭煲一起做街头盲测,结果有点不可思议:6:4,我们胜出了!而我们产品定价仅仅相当于日本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后来,我们的电饭煲卖到了日本,非常受欢迎。
那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回想起来,我们也干了不少蠢事,比如和董明珠打赌。
2013年12月12日,我入选了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家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跟我一起入选的,还有格力的董明珠。
在颁奖典礼的后台,编导安排我和董大姐一起上场,并且撺掇我们把气氛弄得热闹一点。编导还特地说,前一年的颁奖晚会上,马云跟王健林打了一个赌,影响特别大。
我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想法:格力代表中国传统制造业,有30年的历史,小米代表新经济,是一家成立才三年多的小公司,放到一起就特别有话题。
我跟董大姐说,要不咱俩也打个赌吧,赌一块钱,赌小米的营收五年时间能不能超过格力?我觉得这只是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格力是一个巨无霸,营收1200多亿,我们小米营收才200个亿,只是人家的一个零头。董大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结果,一上场董大姐就说,要赌就赌10个亿!那瞬间,我有点懵:剧本可不是这样的!赌1块钱,是活跃一下气氛。赌10亿,太夸张了吧。
果然,立刻成了社会话题,马上就有网友给我科普:“你们这是巨资赌博,涉嫌违法”。我知道这是一个玩笑,所有人也都觉得这是一个玩笑。但董大姐却当真了,各种场合隔三差五就关心一下我们。
她这么关心我们,我可承受不了哪。大家觉得我应该咋办?
之后,只要我和董大姐一起出现,媒体的朋友们就会从各种角度盯着拍。
五年下来,小米从200多亿涨到了1749亿,涨了8倍,这已经是个奇迹,我非常满意。我们再看看格力,从1200亿涨到1980亿,涨了60%,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表现也非常杰出。
拿最后的结果一比,我们还是输了!
比较戏剧的是,结束打赌的第二年,小米就赢了。
不过,我每次想起来打赌这件事情,都后悔得不得了。我们为啥招惹董大姐,带来那么多烦恼?直到最近,我才想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信心爆棚,的确膨胀了。很快,小米就遭遇了非常多成长的烦恼。
经过这次打赌,我对制造业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同时也更了解格力了。格力的确是中国制造业的典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015年底,前期超高速成长,掩盖了非常多的问题,一下子全部爆发了出来。
手机行业,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在销量下滑后,还能成功逆转的。这时的小米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形势极其严峻,我不得不亲自接管了手机部。那段时间,苦不堪言。我经常早上9点上班,到了凌晨一两点,还在开会。有一天下班的时候,我数了数,一天下来,我居然开了23个会,让人无法置信。
2016年10月25日,小米MIX发布,当MIX第一次点亮的瞬间,全面屏震惊了所有人。世界三大设计博物馆也收藏了小米MIX。
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馆长评价说:“小米MIX指明了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
全面屏时代,由小米拉开帷幕。MIX发布成为了小米局势逆转的第一声号角。
MIX 源自 2014年初小米几个工程师闲聊,“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取得了一致的结论:手机正面全是屏幕。这个想法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大家找我商量,我同意直接立项:这是了不起的想法,不要考虑量产性,不要考虑时间和投入,做出来为止。
MIX 的成功源于小米内部浓郁的工程师文化。工程师是小米最重要的资产,为了让工程师创新和探索的火炬越烧越亮,我们设置了小米技术奖。这是小米内部的最高奖项,奖励突破性贡献的技术小组,奖金是价值一百万美元的股票。
在这里我替小米的研发团队打一个招聘广告:只要你热爱技术,只要你技术过硬,欢迎你到小米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性价比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我们最脆弱的软肋。
中国老百姓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便宜没好货”,这让我们非常容易被误解,竞争对手也非常容易抹黑我们。小米如何在未来漫长的征程中立于不败呢?我们必须要拿出世界品质的好产品!
质量的提升是个漫长、艰巨又枯燥的过程,细节我不讲了。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2018年小米获得了“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一等奖,2019年我自己还获得了“中国年度质量人物”的殊荣。
努力补课的小米从2017年Q2开始了神奇的逆转,重新恢复高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