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今冬天明春新冠会继续存在,或将局部暴发

 
核心要闻:    
 
 全球确诊病例2990多万,死亡病例超过90万,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新冠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而且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
 
----------
 


“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新冠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而且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9月18日,在中关村论坛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为大会特意录制的视频中这样说。

 

钟南山表示,控制传染是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的关键,发现局部地区疫情后,应采取社区层面联防联控、社区全民核酸筛查、追踪密切接触者、隔离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等措施。事实证明,这些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尤其要警惕无症状感染者,其在出现症状前后5天传染性最强,病毒载量很高。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有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2990多万,死亡病例超过90万。与会专家表示,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只有携起手来,加强合作,才能把疫情控制住。

 

疫苗是解决疫情的根本

 

“疫苗是解决疫情的根本。”钟南山说,过去曾经有想法,让人群自然免疫,但这个代价太大了,全球有很多人死亡。最终形成群体免疫,要依靠疫苗,以此保证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

 

钟南山表示,回顾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期防控非常重要。以6月初北京新发地疫情为例,兰州大学的研究模型表明,如果将公共应急响应级别从三级升级到二级,病人人数会明显减少,大概是一半;假如没有任何防控措施,预计会有20万人感染;但因为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最终患病人数只有330多人,而且14天即完全控制。

 

“疫情还在继续,这对很多国家来讲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疫苗就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尤其需要全球各国大合作,大规模接种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钟南山说。

 

确实,疫苗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科学武器之一。目前全球有182款候选疫苗正在奋力攻关,其中32款进入临床试验,9款疫苗在进行Ⅲ期临床研究。“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病原体、没有一个疫苗像新冠这样,能让全世界如此齐心协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人民英雄”陈薇说。

 

病毒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微乎其微

 

说起疫苗,陈薇有着绝对的发言权。由其领衔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病毒突变是否会影响疫苗效果这个问题,陈薇介绍,其团队一直在进行全球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截至2020年9月,在公共数据库中已上传新冠病毒序列超过10万条,其中高质量全基因组序列约6万条,采样自6个大洲超过105个国家和地区。重组疫苗的靶基因是新冠病毒S基因,全长近1300个氨基酸,这段基因仅在S614氨基酸位置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单点突变,这个点突变与受体结合域(RBD)的距离相对较远,对抗原性影响有限。

 

9月16日,陈赛娟院士团队发表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感染未突变病毒的康复者血浆对突变病毒有相似的中和活性。“也就是说,这个突变点对疫苗的影响很小,微乎其微。”陈薇说。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优缺点,大家应当客观看待疫苗研发消息。”陈薇说。就此前有疫苗受试者出现发热问题,陈薇表示,这都是疫苗正常的免疫反应,而且48小时这些症状就自行缓解了。临床试验就像飞机试飞一样,发现问题不可怕,这样才能在大规模应用的时候,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该怎么处置。

 

“疫苗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走,希望媒体在报道疫苗时能够更加科学,谨慎解读,让疫苗研发有更好的舆论环境。”陈薇呼吁。她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全世界那么多科学家都在做同一个事情,科学家们正在拼尽全力,好的环境才能促使全球疫苗研发工作更好地向前走,从而真正地控制疫情。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