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芳香“玫瑰”:富县有机苹果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李璟发自陕西富县

  “高塬玫瑰”有机苹果。

  高塬合作社去年投产的4.0智能选果线。

  疫情期间高塬合作社捐赠的“高塬玫瑰”有机苹果送达武汉。受访者供图

  长江商报公益联盟与孔建军(中)的高塬玫瑰签订合作协议。

  秋来鄜州,红果飘香。

  位于北纬36度的陕西延安富县,地处世界上公认的苹果生长优生带,高海拔、厚土层、温度适中、降雨适中、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仰赖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富县“延安苹果”成为消费者吃得放心的“平安果”“营养果”“幸福果”,也成为当地农户脱贫增收的“致富果”。

  国庆前夕,在富县高塬果业专业合作社(简称高塬合作社)苹果生产基地,合作社总经理孔建军召集了几位合伙人,积极探讨今年即将成熟上市的有机苹果产品营销方案。

  “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作为富县目前唯一一家专做有机苹果的专业合作社,高塬合作社打造的有机苹果“产业后整理”模式,打开了更多高端化市场,也为延安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出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精益求精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2020年大年初一,是中国人最期待、最喜庆、最热闹的日子,但处于疫情中心的湖北武汉正在经受磨难。远在千里之外的孔建军看着手机里、电视上播放的武汉的情景,心里难受极了。

  当晚,陆续看到全国各地医疗队伍驰援武汉的新闻,孔建军眼前一亮,“我是不是也能做点什么?”他立即拿起手机,给富县县委办公室主任李宏柱发了条短信,说想给武汉捐2000箱苹果。

  在县乡政府的积极努力下,2月10日,孔建军终于收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来的防疫物资接收函。然而由于疫情严重,物流运输成了大难题。孔建军通过四方联系,从山西找来一辆大货车,花了1万多元车费,才终于将苹果发往武汉。“比平时贵了一倍,但特殊时期,帮人心切,顾不了这么多。”

  2月17日,高塬合作社捐赠的2000箱、12吨苹果顺利抵达同济医院,成为富县第三批驰援武汉的爱心苹果。

  “祝福武汉‘苹’安。”孔建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合作社发起捐赠活动时,农户们积极响应,也不要工钱。就连村里回家过年的大学生,也跟着一箱箱搬苹果,特别能吃苦。让医护人员能吃上富县的苹果,感受到富县人民的温暖,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人人都觉得值。“企业就应该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9年前,30岁的孔建军和他的父辈一样,在9亩果园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的是,脑筋活泛的他还做起了“苹果经纪人”,每年苹果采摘时,他就在各个村镇跑前跑后,忙着替乡亲们和果商“牵线搭桥”。饱读诗书、热爱历史、崇拜路遥,勤奋好学的孔建军不甘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仅凭果农一人之力是无法对抗市场的,一定要把他们联合起来,从生产到销售统一规范,共同规避市场风险。”带着这样的思想理念,2008年,孔建军创立了高塬合作社。谁知这年苹果销售市场遭遇“滑铁卢”,收购价从国庆节前的每斤1.8元猛跌至1.3元。

  但富县茶坊镇伏龙村的果农张延峰找到孔建军,坚持要以1.8元的价格卖给他,执拗的很,不肯松口。早闻张延峰的苹果全村第一,于是孔建军去他的果园转了一圈,顿时眼前一亮:大小均匀、色泽鲜亮、口感清甜,绝对的好苹果,不愁卖,全要了!

  “只有好苹果才经得起市场的挑选!”升华了经营理念的孔建军,拉上张延峰当上合伙人,一同钻研种植技术,让苹果卖出好价。

  2011年,合作社投建2000亩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始生产绿色苹果。谁知孔建军去超市一看,“绿色认证”随处可见。“我一定要做更好的、更难的,因为有难度才有高度。”

  2012年,在多番考察和细心钻研后,孔建军决定做有机苹果,并在伏龙村建设了1000亩有机苹果基地。

  有机苹果是目前苹果生产的最高层次,其生产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难度十分大。但孔建军认为,富县当时36万亩苹果,有机苹果为数不多,这1000亩有机苹果做成了,卖出去,反响一定好。

  但做有机苹果确实不容易。在种植过程中,因为不允许用农药和化肥,难度非常大,农户也不接受,不敢轻易尝试。因技术操作不当,第一年就失败了,苹果受了虫害。但孔建军并不气馁,免了农户的农资费用,第二年从头再来,继续尝试、研究、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孔建军的精心经营下,伏龙村的1000亩有机苹果做成了,于2016年获取了有机证书,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2017年,合作社又在茶坊镇羌村油坊塬小组新建1000亩有机苹果基地,预计今年可获取证书,帖标销售。去年,全村共产153万斤有机苹果,总价700多万元。“中国国际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交易会金奖”、“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强示范社”、“陕西省果业优秀合作组织”……在合作社苹果生产基地的会议室里,长江商报记者看到,十几面奖牌挂满了合作社荣誉墙。

  但“野心勃勃”的孔建军不满足于此。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我们要把它和产品结合起来。”他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正在伏龙村大面积种植花草,改善环境,要把有机生产基地打造成一个公园。在周边建网球场、篮球场,为乡村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吸引更多的高端消费人群来此消费,让他们不光能吃上健康美味的有机苹果,还能到农村来观光休闲旅游。“通过打造乡村旅游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乡村振兴这盘棋做大,我们要开好局。这也是今后富县县域经济农业企业发展的方向所指。”

  品牌意识先进经营理念的核心

  国庆节长假刚过,伏龙村苹果已经开始大面积采收,10月下旬左右第一批有机苹果就要在市场亮相了。

  走进高塬合作社苹果生产基地加工厂,“定位中产消费”“聚力铸造品牌”两行标语格外醒目。工厂里,4.0苹果智能选果线轰轰隆隆,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在传送带上完成清洗、烘干、称重、筛选等步骤后,被包装成“高塬玫瑰”,进入冷库储藏。

  “高塬玫瑰”是孔建军为生产的有机苹果打造的一个品牌。他认为,有机苹果瞄准的市场是中产消费群体,他们对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元素追求更高,因此在品牌建设、包装设计方面,一定要符合定位。

  “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打造品牌农业、赢得更大市场。”孔建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当年自己在西北大学读自考时,品牌意识就已经在脑海里形成。后来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他更深刻地认识到,把农业和品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精准、快速地找到优质客户。

  孔建军说,有机农业不光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更高追求的生活方式。高塬玫瑰严格按照苹果生长周期采摘,含糖量一般在16%左右,不是光甜,而是甜酸度刚好。苹果如果太甜,吃起来会很腻,而甜中带酸,才能更体会出苹果的果香,口感更好。因此高塬玫瑰十分受南方沿海一带城市欢迎,而这些城市一般中高档消费群体也比较集中。

  另一方面,要卖好产品,就一定要打造企业文化,而品牌就最能突出这些。比如市面上的有机苹果,有的确实是好产品,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是真的,也不敢买。但像高塬玫瑰这样,不仅取得有机认证,还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只要客户一提到是“高塬玫瑰”,就知道是有机苹果。客户购买后,觉得产品好,能回头,这样品牌和企业文化就都成功了。

  孔建军认为,中国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原因就是现在农产品的结构有问题。普通的、低端的农产品太多,已经饱和过剩,卖不出去;高端的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但供应不足。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了,消费能力也提高了,优品优价才是更多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一定要把这种过剩的局面扭转过来,让高端的消费市场有产品消费。”

  孔建军告诉记者,加工厂这套4.0智能选果线,是为响应延安市政府苹果产业后整理政策,去年投入162万元刚刚建成的。智能选果线分拣,既能保证苹果在大小、重量、色泽和含糖量上保持最大程度的一致性,还能识别霉心病,这是人工分拣无法实现的。经选果线选出的优质苹果,可以提高苹果单价,再加上品牌包装,从“论斤”发展到“论个”卖,让苹果效益有了质的飞跃。

  同样,精细化的作业带来的收益也远高于传统企业。2018年,“高塬玫瑰”品牌在北上广深等地的高端市场一炮而红,20万斤有机苹果卖出160万的高价。在去年广东和陕西联合举办的“南果北上北果南下”系列活动中,富县县长李彦侠直播带货,将高塬玫瑰带到广东推介,短短三分钟就卖出了五六百箱。在孔建军看来,这是市场和政府对品牌和产品的肯定。

  孔建军坦言,今年的新冠疫情给苹果销售市场带来不小影响。但他相信,高品质的保证,依然会让高塬玫瑰站稳市场。

  “疫情让高塬玫瑰和武汉结下了缘分。”孔建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想把富县有机苹果和“高塬玫瑰”品牌推向华中市场,武汉是首选之地。在同等条件下,高塬玫瑰愿意在价格上给武汉一定的优惠,以感谢英雄的城市和人民。他说,长江商报关注的是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里的中高端消费人群,正是高塬玫瑰一直以来正在追逐的消费市场。“借助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平台,希望高塬玫瑰能更快融入消费市场,我们也会更加努力把产品做好。”

  学无止境产业升级步伐永不停歇

  玫瑰花好看,需要绿叶的衬托。孔建军说,“高塬玫瑰”能在黄土高原绽放,他的好搭档张延峰功不可没。“我是学营销做市场的,主要负责卖好苹果,但苹果的种植、和农户的衔接,主要靠老张。”

  张延峰在基地担任生产队长职务,也是高塬合作社合伙人之一。在他的果园里,长江商报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

  密密麻麻的苹果树,整齐划一地成纵列排开,像极了在操场上身着统一校服、排队做广播体操的学生。每列果树之间的距离虽然隔得很开,有差不多3米左右,但每行果树之间的距离却十分小,仅1米出头。

  “这是我去年整的矮化密植有机苹果园,现在已经挂果子了,明年这个时候,就能看到成效了。”48岁的张延峰是土生土长的伏龙村人,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早些年,家里以种粮食和烤烟为主,但因作物产量低,只能勉强维持温饱。1989年,从学校毕业回到家的张延峰开始种植苹果,随着富县整体苹果产业的发展,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逐渐开始好转。

  和孔建军一样,张延峰也是个“爱折腾”的人。30年的苹果种植经验,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

  有一年,张延峰到延安洛川县参加了一次苹果种植培训,学到了不少东西,回家后立马将园子里的果树进行了一番“整顿”。第二年,改良的果树开始挂果,产量高了近一倍。不仅如此,因为苹果改良后质量也变好了,卖的价钱也更高,足足增加了8000多元的收入,这让他高兴坏了。

  张延峰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增值,才能种出更好的苹果。这几年,他开始到处参加培训学习,乐此不彼。哪里的科技局有好讲座了,哪里的产业园又有新技术了,哪里就有老张的身影。

  三年前,张延峰在咸阳市杨凌区的一次培训上,学到了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随后,他到矮化技术开展较成熟的地方进行了好几次实地考察,终于下定决心亲自尝试一下。

  去年4月,张延峰流转了10亩地,全部用来开展矮化密植有机苹果栽培,投入了将近10万元。

  “乔化种植的树,光合产物用到苹果里不到50%,但矮化密植模式可以达到75%。”这个看起来皮肤黝黑、话少朴实的农民,说起专业理论知识来却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矮化密植,意味着果树种植密度更大,产量更高,不仅能省地、省水、省肥,还尤其省人工。

  一直以来,人工成本在苹果种植生产成本中占比都是最高的,几乎超过六成,而且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但矮化密植技术通过全程机械化操作和水肥一体自动化灌溉,可以节省约90%人工成本,一个农户就可以管理50亩地。不仅如此,如今矮化密植技术已经实现了1年栽培,2年挂果,3年丰产的高效运营,比乔化种植要少一两年,降低了风险。而树势矮化,集约栽培,便于通风和光照,生产的苹果含糖量高,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苹果的质量。

  “过去一亩地年产最高不过6000斤,矮化后能有8000到10000斤,为啥不改进呢?”张延峰说,人要学习,要进步,种苹果当然也一样。明年矮化苹果丰产后,他就将自己原有的8亩乔化果树全部铲掉,也改为矮化密植。

  不仅自己干、自己学,张延峰还带着村里的其他果农一起干、一起学。他总是将自己在外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带回村里给农户进行培训。因为苹果种得好,远近闻名,连其他村的农户都经常来找他取经。而张延峰的带头示范作用,更是孔建军和合作社最大的定心丸。

  孔建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富县苹果乔化稀植有30多年历史了,是时候需要更新换代了,伏龙村1000亩的有机苹果也正面临着这个生产瓶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从而导致果园用工成本上涨、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效益下滑。

  “产业的吸引力在减弱,已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孔建军说,有的农户可能现在不理解,好好的乔化果园,为什么要铲掉挖掉改矮化。但有张延峰带头示范,等农户们看到他矮化后的效益后,思想也会改变。未来伏龙村1000亩有机苹果,都将转化成矮化密植。“产业转化升级是农业发展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必然要依靠机械化,这也是包括有机苹果在内的延安苹果新的发展方向。”

  有机苹果敲开果农致富幸福门

  9月23日下午2点,富县茶坊镇伏龙村果园里一片繁忙。十来个农户扛着梯子,挎着篮子,哼着小曲,穿梭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中。恰逢中国农民丰收节,果园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农户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藏不住内心丰收的喜悦。

  这天,是60岁的伏龙村村民张智峰家种的5亩苹果拆纸袋的日子,邻居王改香、张五栓等人都来给他帮忙。到明天,就该张智峰家去帮他们了。农忙时间,四邻八舍之间轮着互相帮忙,不仅能节约不少人工成本,还能增添几分邻里感情。

  拆下纸袋的黄苹果,再过十来天就变红了,到时候农户们就能摘果子大丰收了。不过王改香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今年苹果受了冻,产量略有下降。“不影响果子的质量的,到时候熟了一样好吃,好吃就能卖好价!”

  爬上一米多高的梯子,她麻溜地从树上扯下一个个黄色纸袋,只是在够树顶的几个纸袋时有些吃力。一位邻居打趣道:“再过几年就摘不动了咋办?”王改香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合作社之前培训说以后改用机械化,到时候人也轻松了,收入也高了,不愁!

  张智峰说,自己已经种了30多年苹果,但以前不懂种植技术,种的苹果个头小、产量低,根本卖不出价,每年只有几千元收入。加入高塬合作社后,不仅定期享受合作社开展的田间培训,还有技术员专门给他指导种植技术,苹果质量明显提升。后来在合作社的推动下,村里都改种了有机苹果,品质和卖相更好了,卖价也更高了。不仅如此,合作社收苹果的价比客商价要高,这几年,家里的收入蹭蹭直涨。

  “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的建设,也离不开这些农户。”孔建军说,合作社作为生产的组织者,主要功能就是把农户们组织起来进行有机苹果的生产。高塬合作社每年都会对农户进行大量的培训,他们不懂,就手把手教,让他们认识有机苹果,知道种植有机苹果益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实施生产工作。

  在组织农资方面,农业投入品都是靠合作社为农户组织回来,价格比市场低,品质也有保障,这也是合作社的优势。一直以来,高塬合作社向农户收购的苹果比普通客商价格高,一方面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一方面保障农民的正常收入,有利于农户脱贫攻坚走向小康。“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首要就是产业兴旺,我们把有机苹果做起来,就等于是把这第一产业做起来了,然后再带动加工业乃至就业。”

  走进高塬合作社苹果生产基地,大门口合作社的标牌旁,还竖着一块“就业扶贫基地”的标牌。这几年来,高塬合作社在打造品牌、发展企业的同时,还吸收了161户贫困户,开展产业帮扶,带领大家一起脱贫攻坚。2019年,伏龙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今年,除6户兜底户外,32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苹果摘完了,卖完了,农户还可以到苹果基地加工厂来干活,又有了工资性收入。在4.0智能选果线上,女工负责包装,一天100元;男工负责包装和搬运,一天120元。孔建军说,每年10到12月是丰收期,如果一家两口子都来工作,3个月就能挣一两万。

  高标准生产,按照分级销售的模式进行分装,也有利于分级销售。精品果论个卖,商品果走了高端路线,次果走低端市场,剩下的苹果就走了果汁厂,平均下来,比以往传统销售模式卖的更多了,果农收入也提高了。

  基地里,还有个库存量200万斤的气调库,大大延长了苹果的销售期。有了合作社兜底销售,果农再也不愁苹果卖不出去了。

  孔建军说,通过多年的实际经营经验,他总结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的六大核心理念,即“分批采收、分级销售、智能选果、冷藏冷运、网上销售、品牌营销”,目的就是让苹果卖出好价钱,实现农民收入倍增。

  和高塬合作社一样,目前富县上百家企业、合作社,都在按照苹果产业后整理的思路营销苹果,努力实现优果优价。苹果产业后整理,不仅让传统单一的生产销售模式向高科技、精细化迈进,也打开了更多高端化市场,让“延安苹果”这一品牌逐步走向世界,为果农和企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截至目前,延安全市的智能选果线达到100条以上,冷气库存量达到140万吨以上,鲜果加工转化能力40万吨,以智能选果线、冷气库为标志的后整理现代化装备体系基本形成。

  本版图片长江商报记者李璟摄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