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已批准王嵋请辞!高管称年轻人屌丝言论引争议(2)

  延伸阅读:

  “极致性价比”,是小米为自己打造的标签。

  2018年,雷军抛出“硬件综合净利润率”这个新概念,表示永远不会超过5%。当时许多行业人士认为这只是噱头,因为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的利润率一般在10%-20%,就算计入税务因素也不可能达到5%的水平。

  但数据显示,2018-2019年,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率确实均小于1%。

  以小米商城所售的Redmi 9A为例,6GB+128GB售价999元,小米在硬件上赚的利润不到10元;而靠卖水为生的农夫山泉,净利率高达24.8%。也就是说,小米从一部手机硬件上赚的钱,和农夫山泉卖40瓶水赚的一样多。

  这背后隐藏了一个“套路”——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和净利率并不是一个概念,小米的利润来源另有玄机。

  据小米Q3财报,硬件部分(包括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贡献了657.2亿元营收,占总收入的91.1%,产生毛利65.7亿元,毛利率10%。

  小米互联网服务(包括广告、游戏、金融科技业务、有品电商平台和电视会员收入)贡献了57.7亿元营收,占总收入的8%,产生毛利34.9亿元,毛利率60.5%。

  可以看出:互联网服务仅用不到一成的营收,就撬动了超三成的毛利,赚钱效应远超硬件。这才是小米隐藏的增长引擎,并为小米硬件与供应商、用户“周旋”,提供了足够的迂回空间。

  其中广告业务占比最重,小米是最早将广告投放机制嵌入到智能手机上的厂商。在小米基于Android开发的手机系统MIUI中,内置广告几乎随处可见,打开第三方应用时常有开屏广告。

  截至2020年9月底,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3.68亿人,同比增长26.3%。能保证让如此规模的用户精准地接收到广告,是电脑、电视、纸媒所无法企及的,只要MIUI用户使用手机,就有机会接收到广告。不过,也有不少用户抱怨MIUI广告过多,影响体验。

  游戏方面,即游戏厂商在小米应用商店上架游戏产品供用户下载,小米获取渠道分成。有分析人员表示,安卓、MIUI渠道联运一般都是五五分成,且不包括支付通道费,成本远高于苹果和谷歌商店的三七分成。

  “躺着赚钱”的广告和游戏业务,合计贡献了41亿元营收,占互联网服务总营收的七成,带来的收益短期稳定,且可持续。

  在金融领域,“小米金融”升级为“天星数科”,比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的“改名”更精妙,甚至没有保留“小米”,显得异常独立。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与尚乘集团合资设立的香港虚拟银行,也名为“天星”。“天星”靠拢银行,凸显自身的规范性,避免与日益趋严的金融监管起冲突;“数科”贴近科技,以期更高的估值,为后续可能的资本运作——融资、分拆、甚至上市,做好铺垫。

  以手机为代表的硬件设备只是赚钱的载体,互联网服务才是小米真正的赚钱工具。所以,小米根本不愁赚不到钱,甚至可以将硬件综合净利率降到0,整体依然可以实现盈利。

  雷军最担心的,莫过于小米手机出货量下降,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进而影响到互联网服务业务。“死磕硬核技术”,为的就是稳住手机这个“基本盘”。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