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碾压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总市值超3500亿港元(2)

  走出卖药的桎梏,互联网医疗还是一门好生意

  但是,医疗服务即便实现线上化,也依旧不是阿里、京东擅长的流量生意。

  长期以来,互联网医疗最遭质疑的一点在于,没有多少人会真的选择在线上看医生。

  做不了检查,不能望闻问切,沟通不顺畅,即便对于当下的活跃用户而言,线上医疗的吸引力也仅仅在于买药和小病问诊的便利性,这也是当下大健康企业仍旧靠卖药赚钱的原因之一。

  但这种医疗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原因来自疫情对健康管理需求的激活,也得益于日益完善的医疗健康支付体系。

  3月,国家推出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对符合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各地可依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数字健康市场规模为2180亿元,预计2024年可增至11290亿元,同时医药产品线上渠道销量占院外渠道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5%升至10.9%,预计在2030年达到27.5%。

  这之中,庞大的慢性病市场反映了数字化的巨大潜力。报告显示,慢性病当前占医疗健康支出总额的77%,到2030年将达到84.4%,市场体量将达1487.4亿元。

  而与其他疾病相比,慢性病管理对医生的声誉要求较低,用户需求一般是定期复诊和重复的处方续签和治疗。

  在支付和医保得到报障后,这部分需求能轻易被转移到线上。

  医疗服务是互联网医疗的下半场,但下半场的进程将尤为缓慢。有业内人士指出,医疗虽然是强消费需求的领域,但其特殊性在于高风险、高投入和重运营。

  今年8月,京东健康推出满足家庭场景健康需求的京东家医,开始向医疗健康服务的纵深处探索。目前,京东健康已入驻超6.8万名医生,并建立了16家专科中心,并建立线上线下分级诊疗系统,尝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京东健康已经意识到医疗健康和零售的运营思路不一样,它是一个“非标准化”的领域:每家医院的系统、规则、对医生的管理都不一样。而当下的京东健康走到盈利和上市,也只能算是一个好开头,电商与医疗都是长链路,但二者重合度并不高。

  京东健康“不计成本”的投入还需要更多,这是它要走到医疗服务核心,真正推动医疗产业数字化的必经之路。而这条长路是否能走通,还需要更多时日来探明。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