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水货的暴富神话还在继续?真水货来了 价值万亿 你炒不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江大河的水来自天上,又回归大海,无尽的循环。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水跟空气一样,必不可需却又无处不在。

  炒“水货”时代

  炒股票、炒房子,炒黄金、炒石油,炒门票、炒球鞋……各种暴富神话,屡见不鲜。

  但如果告诉你,李白笔下黄河和桃花潭的水也可以拿来炒,是不是一脸惊愕。

  就在本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宣布将推出水期货,华尔街的投资经理们开启炒“水货”时代。

  水也可以炒?

  芝商所这次推出的水期货,是基于加利福尼亚现货水市场而设计的一款价格期货合约。据悉,此款期货产品将允许农民、市政机构和对冲基金等诸多主体参与交易,仅加州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1亿美元,全球来看可能是万亿市场。

  自此,水将和黄金、原油、大豆一样出现在芝商所,供投资者进行各类投资交易和价格对冲。

  水怎么炒?水资源领域的金融专家韦莱斯根据加州5个最大、最活跃的水市场交易量加权后,编制了韦莱斯加利福尼亚水指数,此次推出的水期货将跟踪这一指数。

  该指数每周更新一次,最近的指数显示的水价格为487美元,即1升大约0.04美分。今年1月价格为238美元,6月之后一度上涨到了700美元上方,年内出现近3倍的波动。

  水价如此大的波动,对于需水量巨大的农场主来说,是潜在的焦虑。农场主保障灌溉水源的稳定十分必要,水期货的诞生便主要是解决农场主对于水价波动带来的影响。

  农场主或是工厂老板如果想知道6个月后加州的水价,水期货价格成为最佳参考。如果进一步参与期货交易,通过期货产品的对冲将更进一步锁定风险。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此诞生。

  早有先例

  实际上,这不是水期货第一次登上舞台。

  几十年前,创下南半球最高气温纪录的澳大利亚乌德达纳塔,气候干旱问题持续多年。1994年澳大利亚出台的一项规定将地权与水权进行了分离,这个规定允许土地所有者出卖自己土地上的取水权。后来澳大利亚又通过了水交易的立法,为后来的水期货市场奠定法律基础。

  在政府层面,水利部门制定的水共享计划负责分配可以长期抽取多少水,以及需要为环境留出多少水,用户的用水数量会根据许可类别和个人权利的大小每年发生变化。这种政府分配的方式促进了水的现货交易市场的产生。

  后来澳大利亚诞生了类似Waterfind的电子交易所,人们便可以很方便的交易自己分配到后者拥有的水资源,水期货和远期交易的各类交易所分布在澳大利亚多个州。

  数据显示,在Waterfind上交易水期货合同的人中,大约有五分之四是农民或土地所有人,剩下的五分之一则是投资人和交易员。

  水期货市场的诞生,让饱受干旱的澳大利亚农民可以像保障棉花或玉米价格一样,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安心,不用在担心灌溉水源价格的高低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困扰农民水价的问题,在水期货推出后,似乎迎刃而解。

  波动的背后

  然而,农民想要的不是干旱时期货市场对冲的一点补偿,而是需要足够的水源浇灌田地。

  水期货的价格受气候影响极大,比如今年6月加州水价格持续攀升的关键是气候干旱、山火连绵,而这时候也正是农作物最需要灌溉水源的时候。水期货能在一定程度上调配水资源的配置,但在总量不足时,调配的效果微不足道。

  今年9月,芝商所第一次提出要推出水期货产品的背景正是加州今年持续的干旱和山火,但水期货只是作为金融交易工具,并不能实际交易水资源。

  加州今年水价波动超过3倍,除了天气原因,更多反映的是水资源的匮乏问题。在加州,农业用水先是抽取河流水库等地表水,后来伴随需水量越来越大开始抽取地下水,加州中央谷底8000多口水井被抽干,进一步刺激了当地水资源价格的波动。

  自然气候原因加上人类的无度使用,带来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显然不是水期货等解决的问题。干旱催生了水期货,水期货却不能为我们带来亟需的水资源。

  所以,芝商所推出的水期货,欢呼不应该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而是对我们滥用水资源的一种警醒。水期货的价格走势,可能更多是反映加州甚至全球水资源紧缺程度的市场指标。

  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才是减少极端天气产生、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根本。无尽的循环,需要的是每个人的行动。

  炒水时代来临,却不希望因为水资源的紧缺而成为炒作主流。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