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什么时候开始的?摩拜单车成立创业历史回顾

  2016年4月,摩拜在上海投放第一批共享单车。

  那时的摩拜并不引人注意,也没有人会想到一辆单车能做多大的生意。

  但在网约车、O2O等多个领域的烧钱大战结束后,饥饿的资本再次开始猎杀。共享单车这一绿色产业迅速得到资本青睐。

  两家共享单车先行者企业ofo和摩拜瞬间被资本推向风口,成为明星项目。

  2016年,摩拜和ofo分别拿下四轮融资,估值逼近独角兽。同时市场上诞生了数十个共享单车品牌,小蓝、青桔、哈罗、悟空单车、优拜、骑呗单车等等,一时间红黄蓝绿充斥街头巷尾,“彩虹大战”狼烟四起。

  资本也逐渐疯狂,仅2016年下半年,涌入共享单车行业的风险投资超过三十亿人民币,超过20家投资机构疯狂押注共享单车。

  2017年,共享单车大战依然如火如荼,超过40家车企逐鹿中原,每家平均烧钱4200万。摩拜和ofo身后更是巨头云集,各融资超百亿人民币,全国投放单车超2000万辆。

  随着共享单车的大量投放,解决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与高铁、网购、扫码支付并称中国“新四大发明”。

  但原本精耕细作的产业成为了激烈厮杀的战场。共享单车逐渐失控。

  免费骑行、充值返现、1元包月、骑行红包……高峰时期摩拜日发红包4000万,补贴之巨尤胜往日的网约车大战。

  开城速度、投放数量、补贴力度……让共享单车逐渐成为了一场不理性的竞赛,比到最后,只能靠不断烧钱、依附巨头来支撑企业发展。

  直到2018年初,各色单车渐渐败阵退场,摩拜被推上卖给美团的谈判桌,而ofo团队因为坚持不卖身而濒临破产。共享单车的战局才逐渐明朗,剩下的摩拜、哈啰和青桔,没有赢家,只剩巨头争夺流量与支付入口。

  事实上,随着两年九轮融资,数十家投资机构入股,让摩拜管理团队在整个体系内没有否决权。

  投资圈有传闻描述,在被收购之前,某国内投资教父曾同王晓峰一起赴日本去面见孙正义,期望软银的资本支援。在王晓峰信心满满的数据介绍后,孙正义却开门见山地拒绝了他们。他认为不想清楚最终的业务价值和与阿里、腾讯、滴滴、美团等巨头的关系,这些数据就没有什么意义。

  孙正义一针见血的提出了摩拜的问题。

  在摩拜最后的卖身谈判桌上,站着以愉悦资本、祥峰投资、熊猫资本、创新工场为代表的早期投资人,和以腾讯、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华平投资等为代表的中后期投资人。其中又关联着腾讯、阿里、美团、滴滴、李斌、摩拜管理层、ofo管理层、摩拜投资人、ofo投资人等九个利益相关方。

  几乎聚集了中国最活跃的明星创业者和投资人。

  “资本给予的,资本也会拿走。”胡玮炜在2017年一次访谈中曾说出了这句话。第二年,资本在一场近三个小时的股东会真的带走了摩拜。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