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保险公司估值?资产估值的方法
如何给保险公司估值?1.资产估值的两种方法
给一个资产估值,是投资决策的第一步。好的金融投资决策,就是要找到那些“价格低于价值”的资产。也就是说,投资要“低买高卖”。金融市场上,估值的模型有很多,简单来说呢,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估值法,一种是相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就是一种叫做“现金流贴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的方法,指的就是这个资产在生命周期里所产生的的预期现金流,还有这些现金流的确定性。首先解释一下 ,这个预期现金流,其实就是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总和,也是一个公司未来可以替股东净赚到的钱。但是这里,未来的钱不等于现在的钱,未来能够预测赚到的钱,有不确定性,又因为有通胀的缘故,未来的钱比现在的钱会不值钱,所以,这些钱要打折扣,这个折扣率,叫做贴现率。这些钱是要贴现的。所以,把所有的折现都加起来以后,就得到了公司的估值。
相对估值,对于我们来说,就非常的熟悉了,就是“市盈率”。市盈率的就是一支股票的价格除以利润,得到的数字,也代表着,你投这笔钱,多少年能够回本。巴菲特老爷子,就是市盈率价值投资的杰出代表。
2.用“内含价值”给保险公司估值
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的估值框架与任何一类公司都不一样。前面说的市盈率(PE)估值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求它的净利润是稳定可测的。但是,保险公司的盈利具有滞后性的特点,特别是在业务飞速发展期,还需要计提大量的准备金和支付代理人较高的佣金,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的集中支付,当期的净利润指标会被严重的压低,但是一旦过了保险公司的盈利沉默期,盈利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另外,在《如何透视一家保险公司的财务》讲过的经验偏差、假设变动、净资产投资收益这些因素导致当期盈利的波动性较大且难以被准确把握。因此PE估值法并不适用于保险公司。
那如果和银行一样使用市净率(PB)估值呢?如果用PB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低估一家保险公司的价值。因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净资产远不能代表它的清算价值,保险公司真正最大的价值体现在未来高确定性的持续流入的现金流。如果只单纯考虑寿险公司净资产,就忽略了现有保单未来创造现金流的能力。
PE和PB估值法都不适用于寿险公司。为了弥补PE、PB这两套框架的不足,在实务中,通常引入一个内含价值的概念,来给保险股进行估值,也就是PEV模型。
内含价值的思路就是同时包含了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两个部分后,来体现一家保险公司的的真实价值。
内含价值=调整后净资产+有效业务价值-有效业务价值对应的偿付能力额度成本
调整后净资产就是对资产负债表上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进行一定的调整后得到的数值。为什么净资产需要调整呢?保险公司的会计准则通常会按照保监会监管下更加审慎的准则进行计提,在这套准则下计提的准备金是更多的,按照会计当中的恒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来看,准备金提的越多,负债就越多,自然的,净资产就要变小,所以就要调回来。
有效业务价值它本质上和剩余边际的定义是一样的,也是指目前所有的保单在未来所能形成利润折现到现在的总和。它和剩余边际有两个区别,第一是是否考虑税费,剩余边际体现的是税前利润的概念,而有效业务价值相当于税后净利润。第二是所使用的折现率不同,有效业务价值采用的折现率比较高,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是11%(新华的假设特别谨慎,是唯一采用11.5%折现率的公司),而剩余边际一般是按照3.5%-4%的折现率进行贴现。
持有偿付能力成本, 持有偿付能力成本是在合理估计准备金和风险边际之后的又一道风险保障,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用于抵御责任准备金不够时的兑付风险,同时,这部分也不能用于向股东分红,所以要从内含价值中予以扣除。
牛仔网微信号:牛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