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全文内容重点解读

  在10月27日的 202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再一次强调了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为了向汽车行业提供更加与时俱进的发展路线,李骏院士在会上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称“《路线图2.0》”)。

  《路线图2.0》的五大愿景

  《线图2.0》提出了五个产业愿景:汽车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核心环节安全可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产业生态构建完成,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全面实现。

  总体的来看,就是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并且面向2035年提出六大目标:

  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峰,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

  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

  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而不是单独强调单车智能);

  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如果从时间节点上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分别以2025年、2030年、2035年为关键节点。

  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将实现氢动力转型;

  同时,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车辆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总体路线涵盖市场需求、产品应用、产业融合、产业基础四大块

  从具体的路线来看,《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

  但不一样的是,《路线图2.0》将原来1.0版本的七大重点技术领域拓展至九个技术领域:

  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

  总体路线将从市场需求、产品应用、产业融合、产业基础四个方面进行规划。

  市场需求:预计到2035年我国汽车年产销规模将有较大幅度提升,“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绿色”成为人们出行消费需求升级的主要方向;

  产品应用:预计到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面转化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此外,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与此同时,高速快速公路、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将满足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运行需求;

  产业融合: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到2035年,新增的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将全面普及V2G功能;到2035年在全路工况条件下实现低成本且高可靠、可规模化快速部署的商用无人驾驶功能;V2X技术支持高度自动驾驶级别以上的汽车商业化运用,高精度地图数据的精度达到近厘米级。

  产业基础:到2035年,实现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产业完成智能化转型、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形成有利于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综合性、立体化人才体系。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