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意味着什么?2019年数据为28.2%(2)
中国中国关键年份的恩格尔系数数据变化:1978年,平均值为60%(农村68%,城镇59%),属于贫穷级别;2003年,平均值为40%(农村46%,城镇37%),属于小康级别;2015年,平均值为30.6%,属于相对富裕级别;2016年,平均值为30.1%,属于相对富裕级别,距离上升到富足级别只相差0.1个百分点; 2019年,平均值为28.2%,属于富足级别。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68%,城镇家庭约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贫困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当时中国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两亿四千八百万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不断下降。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6%,城镇居民家庭约37%,加权平均约40%,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可以预测,中国农村、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将不断下降。
根据《时事报告》杂志2016年第2期《6.9%的经济增速怎么看》提供的数据,中国2015年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为30.6%。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是否适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持否定意见的认为中国居民生活状况并不符合恩格尔定律,如1997年福建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全国各省中最高,达到62%,海南省为59%;而生活水平较低的陕西省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宁夏为46%。尽管有争议,但总体看,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还是符合恩格尔规律的。首先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的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已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构成变化资料所证实。20世纪80年以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5%以上;1985~1995年间,尽管各年恩格尔系数有波动,但这十年间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59%间;1996年以来后,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0%以下。其次,同一年份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也符合恩格尔规律,如1997年按可支配收入排队五等分,他们的恩格尔系数依次为:55.7%、51.1%、47.9%、43.6%和39.5%。2009年末统计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如下: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