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舞!机构看好大金融跨年机会

  编者按:近期,大金融板块估值修复集体爆发,大金融板块的强势能否持续?跨年度行情来了吗?即将到来的2021年,机构纷纷看好金融股的相对价值和中长期绝对收益的配置价值。

  大金融集体爆发

  继上周五尾盘发力之后,昨日大金融板块开盘继续走强,带领上证50、沪指大幅走高,但尾盘却出现跳水。昨日大金融板块成交额超上周五1倍多,截至收盘,包括银行、保险、券商等在内的大金融板块成交1651.03亿元,超过上周五成交额的108.15%。

  46只券商股中25只成交超10亿元,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分居一二名,分别成交92.64亿元、65.62亿元,此外,参股券商的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成交198.0亿;17只银行股成交超10亿元,成交额前三的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分别成交68.51亿元、61.92亿元、52.92亿元。保险股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成交143.16亿元,排名第二、三的中国太保(行情601601,诊股)、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成交额分别为35亿元、22.98亿元。

  此次大金融板块的强势能否持续?跨年度行情来了吗?业内认为,当前金融股具备崛起的条件,在经济复苏、业绩边际显著改善、催化剂形成共振,估值修复一触即发。而从历史上来看,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股也很容易在年末走出一波行情甚至引领春季躁动。因而随着板块内多个细分板块估值跌至历史低位,后市板块估值修复潜能可能带来更多投资机遇,而这也将有利于本轮行情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表示,近几个交易日,大金融板块强劲上涨,主要逻辑是经济快速回升,带动利率上行,银行的存贷利差回升,银行的利润预期上升,同时由于经济回升使得银行的坏账下降,这都促成银行股的基本面好转。大金融的分红收益率较高,并不比一些信用债票面利率低多少,而金融股的流动性显然要好于企业债,由此一些原本投企业债的资金转而买分红收益率较高的金融股,这也推动了金融板块上涨。

  中信证券、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证券、华西证券(行情002926,诊股)、西部证券(行情002673,诊股)等多家券商在其2021年策略报告中提出,金融股将是一条主要的投资主线。兴业证券认为,盈利冲击最大时段可能已经过去,估值修复空间大的是银行板块。

  展望2021年,新时代证券表示,由于ROE的回升,周期股和可选消费估值还将继续抬升,乐观的情形下,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年中,金融股将会是最晚出现估值抬升的板块,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金融“三兄弟”投资策略不同

  从具体的投资策略来看,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三兄弟的具体投资策略也是有所不同的。

  “2021年最看好的是券商板块,其次才是保险和银行板块。”把脉投资总经理许琼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券商有四大逻辑。一是券商今年业绩非常好,行业整体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大增,目前市场估值不高,市净率1倍以下、市盈率10倍以下的比比皆是。二是中长期看,目前市场处于结构性慢牛中,无论是注册制还是支持“直接融资”政策都长期利好券商。三是从社会投资结构看,今年超过两万亿元的新增公募募资,券商业绩显著受益于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四是当前货币+信贷政策并未转向。一次金融周期的崛起,龙头券商通常会有3倍-5倍盈利。未来在券商板块大幅启动后,有望逐步切换到银行或保险板块,在投资顺序上有先后之分。

  从估值来看,证券、保险和银行三板块的最新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3.7倍、14.6倍和6.14倍,银行和保险板块的市盈率均远远低于A股22.58倍的市盈率。值得关注的是从市净率来看,银行板块中有27只银行股的最新市净率不足1倍,占行业内成份股的73%,华夏银行(行情600015,诊股)、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3只个股最新市净率不足0.5倍。

  “从估值水平等方面来看,未来更加看好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的表现。奶酪基金经理庄宏东认为,估值层面,目前保险和银行都处于低位,随着经济复苏的确立,作为后周期板块,未来的大环境倾向有利于银行和保险的业绩改善。保险方面,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目前来看,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对业务结构进行重新平衡,策略会更加积极一些,明年保险的开门红可期。可以看到,一些转型做得较好的龙头保险公司,在行业变革中构筑竞争优势,投资价值凸显。此外,5月份以来,国债收益回升,加上政府开放保险资金在一级市场的投资范围,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银行方面,估值也是处于低位。随着经济不断复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在增长,对银行贷款端有好的促进作用。从资产质量的角度,企业盈利能力的恢复,企业还款压力和违约问题得到缓解,有利于提升银行的资产质量。目前银行的低估值,也让其具备了较好的防御属性。

  券商:进入全面改善发展期

  中金公司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深化带来的短期交易活跃度提升、中长期券商业务扩容以及模式升级、长期直接融资占比结构性提高仍是此轮券商股投资的主要逻辑。

  短期而言,在内外部市场环境及流动性支持下,券商板块仍然维持高景气度,同时板块内部兼并收购等主体性交易活跃;中期(2021年)来看,政策持续利好、优质新经济公司陆续上市、长线资金入市助力行业经营环境优化、盈利维持高增长;长期来看,更看好头部优质券商的成长性,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行业供给侧改革、金融科技赋能等背景下,头部券商正迎来经营环境、行业格局、业务模式全面改善的重要发展期。

  开源证券指出,展望2021年,全面注册制推行、引入中长期资金、退市制度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是政策重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持续优化、机构资金占比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证券行业传统和创新业务均持续受益,盈利有望保持15%至20%的正增长,ROE继续上行。经济复苏预期延续,头部券商估值已低于历史中枢,顺周期行情下继续看好券商板块跨年机会,继续推荐国金证券(行情600109,诊股)和东方财富,受益标的兴业证券、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中信证券。

  此外,进入四季度共有9家券商股持续被机构继续看好,给出“增持”评级,分别为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广发证券(行情000776,诊股)、招商证券(行情600999,诊股)、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国金证券、国元证券(行情000728,诊股)、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

  银行:迎来补涨和估值修复行情

  近五个交易日,申万一级银行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超5%,银行板块大象起舞。

  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认为,银行股大涨主要受到经济回暖与估值修复双重因素驱动:一方面,经济持续恢复增长背景下,顺周期行业整体向好,近期涨幅居前的板块主要为银行、农林牧渔、房地产、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煤炭、有色金属等,多为顺周期板块。银行业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随着经济持续回暖,市场对于贷款定价上升、净息差反弹、资产质量向好均有所预期;另一方面,上市银行基本面稳健但整体估计较低,当前行业PB为0.74倍,处于过去5年估值的15.94%分位。近期银行股上涨表现出了比较典型的资金轮动效应。

  在经济改善显著和贷款利率环比回升周期中,哪类银行更加受益呢?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杨荣团队研报认为是大行,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板块内部的轮动;优质银行股估值合理,估计溢价率难以大幅提升;12月来看,低估值、基本面边际改善更显著的大行业绩弹性更大,从而估值空间更大;由于优质银行股估值进入平台期,估值溢价率难以大幅提高,但是大行估值尚处于低位,估值上行空间更大,从板块轮动角度看,进入12月大行上涨动力和上涨空间更大。

  杨荣团队认为,银行板块的机会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增速未来会环比回升;周期复苏银行受益;第二是行业净利润增速逐季环比回升;第三是低估值,银行到年末一定要完成估值切换,空间至少10%。

  保险:年底行情仍将延续

  保险股开始受到资金的青睐,尤其是中国平安,11月30日该股创下历史新高,短短20个交易日涨幅超20%,总市值更是突破1.6万亿。

  11月30日,中国平安现身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位居沪股通港资成交额第1位,港资总计成交29.36亿。其中,买入15.68亿,卖出13.67亿,净买入2.01亿,净买入额占该股当日总成交量的1.41%。

  中国平安最近一个月上涨15.68%,上榜沪股通21次,外资累计净买入39.40亿;近两个月上涨18.06%,上榜沪股通34次,外资累计净买入22.81亿。

  安信证券认为,负债端及投资端双双改善推动保险估值持续提升,年底保险行情仍将延续,险企利空已经逐步出清,个险队伍企稳改革利好释放。开门红目前预售情况良好,负债端持续改善。长期利率稳中有升,缓解利差损担忧,利好于保险板块估值进一步修复。

  华西非银认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2020全年没涨,相比于纯寿险标的新华、国寿,补涨效应明显。2021年开门红实现新增保费及NBV两位数以上增长确定性更强,而新华、国寿基数更高。长端利率看一季度上行,3.3——3.5区间,至少看到农历年前,利率上行+开门红业绩确定,看20%的涨幅空间。平安、太保估值低,太保GDR对于股价的压制逐渐出清,迎来估值修复。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