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度放电意味着什么?相关解读
据报道,今日 14 时 02 分,新一代 “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 M 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
中国环流器二号 M 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
据介绍,中国环流器二号 M 装置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 2 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 2.5 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 1.5 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IT之家了解到,资料显示,“中国环流器二号 M”是中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研究的关键平台。
相关阅读: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建造约需10年,耗资50亿美元(1998年值)。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参加ITER计划谈判,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ITER谈判联合小组代表我国政府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国家和主要的亚洲国家,覆盖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我国参加ITER计划是基于能源长远的基本需求。2013年1月5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宣布,“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辅助加热工程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在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100秒长脉冲氢中性束引出。
2020年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在法国该组织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