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是什么意思?一文读懂协定谈判具体内容及影响

  为什么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备受关注?

  中欧投资协定历时7年达成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旨在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协定谈判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经历了35轮谈判。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中欧CAI的主要难点和分歧是什么?

  (1)公平竞争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欧盟希望确保欧洲企业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非歧视性监管待遇,要求中国提高国家援助透明度。而中方的立场显示中国不希望将国企政策被“公平竞争环境”原则一刀切,力求保障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不受动摇。

  (2)市场准入问题。欧盟要求改善中国在电信、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市场准入。而中方也在争取进入欧盟市场投资某些行业(如电力和其他能源)的自由准入。

  (3)欧盟投资保护主义上升。疫后欧方投资保护主义上升,呼吁加强医药、生物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安全考虑及投资审查;并且拟在5G领域制定网络安全框架。

  促成谈判达成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12月28日,欧盟委员会表示CAI消除了外国在中国投资某些行业的障碍,如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服务、金融服务和健康等,CAI也将是中国第一份履行国有企业行为义务和全面透明补贴规则的协议。

  12月29日,中国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扩大外商投资范围(新增127个条目,包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领域),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包括免征关税、减收企业所得税、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