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文一览(2)

  提升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推进新建传统基础设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加快既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安全水平、服务能力。

  (一)交通物流设施智能化。

  1.智能轨道交通。持续拓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强化不同轨道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推动实现智能调度、票制互通、安检互信、支付兼容。建设郑州地铁一体化生产和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完善建设、运维、服务等智慧地铁应用体系。(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2.智能公路。推广应用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成果。结合高速公路“13445工程”实施,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区域路网效能,打造智慧高速公路。加强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路段感知网络覆盖,完善基础设施监测、路网运行监测等体系。鼓励在交通量复杂的农村公路重点路段开展高清视频监控、自适应诱导灯等信息化设备设施应用。创建省级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载货或特种作业的开放道路测试。支持郑州市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

  3.多式联运。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示范工程企业建设多式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开放枢纽场站、运力调配、班线计划等数据资源,提升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

  4.智慧物流。实施物流枢纽智能化建设工程,提升郑州空港型、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许昌、鹤壁等区域物流枢纽智能化水平。加快安阳万庄、驻马店恒兴等33个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

  (二)清洁能源设施智能化。

  1.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加快干线公路沿线服务区快速充电设施布局,重点推进居民区个人智能充电桩和公共机构、企业、产业园区、景区停车场公共充电桩建设,新建公共充换电站600座、公共充电桩2万个、个人充电桩5万个,在县(市、区)建设一批示范类集中式公用充电站。依托省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和“中原智充”手机应用软件,搭建覆盖全省、功能完善的智能充电服务网络。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开展油、气、电、氢综合供给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交通运输厅)

  2.智能电网。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配电网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加快实现电网状态全息感知、多元信息全向传递、电网业务全景协调、电网安全全域防护,推动河南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

  3.智能化油气设施。建设全省智能化油气管网平台,采集管理管网基础信息,监控管道运行动态,统筹调配全省油气资源,提升全省油气管道保护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系统智能化改造,推广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安装、改造智能燃气表100万个,推进天然气接收站、调压站智能化建设,建成智能接收站、调压站40个。(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

  1.智慧环保。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智能化监管,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管全覆盖。开展智慧环保试点,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测、无人巡查等设施,实现污染物排放重点企业智能化远程监测及生态环境数据实时获取、上传、分析和研判。开展智慧环卫试点,推动生活垃圾收转运和处置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管控。2023年年底前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初步建成涵盖清扫保洁作业、生活垃圾分类、餐厨废弃物收运等的智慧环卫系统。(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

  2.智慧国土。全面建成自然资源数据资源池,打造国土基础信息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序推进建立以地下资源层、地表基质层、地表覆盖层和管理层为基础的立体时空模型。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的动态监测监管和空间数据获取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自然生态修复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局)

  3.智慧水利。推进覆盖全省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水利感知网络建设,开展预测预报、工程调度、行业监管、空间分析等智慧化应用。建设省级水利遥感数据接收解译中心,构建立体观测、实时感知、时空协同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采集汇集系统。推进引江济淮(河南段)等十大水利工程数字化建设,完善水利物联感知体系。(责任单位: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

  4.智慧林业。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加快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利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建立全省林长制综合管理系统和统一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增强林草资源动态监测管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和综合评估能力。建设重点古树名木监控系统,打造“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义务植树活动。(责任单位:省林业局、发展改革委)

  5.智慧园林。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创新城市园林绿化立体感知、监管协同、决策智能、服务一体的智慧治理新模式,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全过程数据汇聚、信息获取、高效查询、科学评价、信息共享。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该平台建设,其他县(市、区)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局、自然资源厅)

  (四)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

  1.智慧社区。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便民终端智能化建设,提升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开展智慧小区试点,推进小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停车服务、邮件快件存放等智慧化应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民政厅)

  2.智慧健康。加快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化升级改造,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整合远程医疗资源,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深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机构智慧化服务水平。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示范应用,建设影像、病理、心电图等智能诊断中心。(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3.智慧教育。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本科高校、职业院校智能化学习环境建设。以“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为重点,丰富基础教育数字资源体系。加强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探索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和本科高校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遴选一批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学示范课。(责任单位: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

  4.智慧安防。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推进视频监控增点扩面、视频图像整合共享,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领域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开展突发事件在线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智慧化应用。(责任单位: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发展改革委、应急厅、大数据局)

  5.智慧治理。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云等资源,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统一中枢平台,开展城市治理智能化创新应用。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试点。基本完成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立和完善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监督、综合评价,推进城市管理事项“一网通管”,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大数据局)

  6.智能建造。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建造全过程加大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协同。(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局)

  7.智慧人社。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完善全省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智能化全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健全自助服务、移动服务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终端,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人才评价等业务在基层应用。(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发展改革委)

  8.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北斗等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加强种植、养殖全产业链智慧化建设,打造一批智慧田园、智慧果(菜、茶)园、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大数据局、通信管理局)

  9.智慧园区。高标准推进中原科技城、郑开科创走廊和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建设,率先建成智慧园区,力争打造1—2个全国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化应用标杆。以智能工厂、智慧楼宇为基础,加快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智能化升级。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省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标准建设智慧园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