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全文内容汇总(5)

  (十一)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

  35. 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平衡扩大有效投资和防范债务风险关系,优化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投资结构方向,保持合理有效投资规模,统筹推进铁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应用,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促升级、提效率,全面提升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36. 强化重大战略支撑能力。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标志性重大铁路项目,更好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有力支撑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加快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发展,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服务支撑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37. 促进扶贫减贫和国土开发。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完善资源富集、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具有扶贫减贫、国土开发及沿边开发开放功能的铁路规划建设,扩大铁路网络覆盖通达,提升铁路公共服务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支撑作用。

  38. 推动铁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建立健全高效协调机制,推进铁路建设发展与国防建设、军事运输、战时应战和应急保障、科技创新和标准规范等深度融合,提升铁路对国防军队建设及国家总体安全的保障能力。增强铁路职工国家安全和军民融合意识。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39. 发挥“高铁+”支撑引领作用。依托高铁通道和枢纽助力发展高铁经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发挥高铁车站辐射带动作用,科学推进高铁站区及周边综合开发建设,发展站城一体融合的临站经济。发挥高铁通道网络优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高铁与城镇、产业、旅游等现代经济体系深度融合的通道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铁路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担当,牢记先行使命,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铁路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发挥国铁集团的铁路行业主体作用,与铁路设计、施工、制造企业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共同推进现代化铁路强国建设,凝聚推动铁路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落实支持政策。推动建立健全稳定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协调加大中央财政对边疆国防等铁路和公益性较强铁路建设的支持力度,研究论证发行铁路建设长期债券,依法保障建设资金来源,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公益性运输和公益性铁路亏损核算评估和补贴机制;推进铁路市场化债转股、国铁企业股份制改造、化解铁路债务负担等重大事项;推动研究制定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引导支持增加铁路运量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协调中央和地方推动铁路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

  (三)深化路地合作。发挥路地双方优势,合力推进铁路发展。落实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求,深化投融资改革,分类推进建设运营。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的干线铁路,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建设,国铁集团负责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地方政府在建设、运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属于地方事权的城际、市域铁路等地方性铁路,由地方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和承担运营责任,国铁集团发挥行业、技术、管理等优势,积极支持所属企业按照市场化方式受托承担技术咨询、建设和运输管理。

  (四)强化组织实施。将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融入五年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压茬推进,科学制定阶段性目标任务,组织实施重大先行工程,合理规划先行建设进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规划纲要落地见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及铁路企业先行先试。建立健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科学评判和开展对标对表。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落实,适时开展评估,及时修改完善规划纲要。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