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老酒市场规模破千亿!《中国老酒白皮书》全文重点解读(3)

  四、无论是“瓶储”还是“坛储”,满足消费者“真年份”核心诉求的好酒即是老酒

  “老酒”只是“存放时间较长的酒”的一种通称,长期以来其定义的不明确致使老酒市场真假难辨、乱象丛生,消费者对于“真年份”老酒的消费诉求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从具体产品类别来看,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老酒产品主要分为陈年白酒和年份酒两类。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正式颁布《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和“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对“陈年白酒”(瓶储多年的白酒)和“年份酒”(坛储多年的白酒)做了明确的要求,两份标准的推出为老酒市场开始正本清源,让大众消费者逐渐对老酒有了更准确的认知。

  陈年白酒是指早年间生产的、现在流通的“瓶储”老酒。高净值饮酒人群要求成品白酒贮存年份在10年以上方可称之为陈年白酒(老酒)的比例为23%,认可白酒成品贮存年份在5年左右(4年-6年)也可被称之为老酒的比例达56%。

  年份酒是白酒生产商以一定“坛储”年限的基酒勾调而成的白酒。高净值饮酒人群对年份酒基酒的贮存年份要求明显高于行业标准(“贮存三年及以上”),86%认为白酒基酒坛储5年以上方可称之为老酒(年份酒),其中有12%受访者认为应在10年以上,基酒坛储年份要求均值为5.9年。

  “瓶储”老酒因真伪识别、质量品鉴、收藏价值等标准不一的问题,致使陈年白酒的市场流通乱象丛生。而“坛储”老酒则是更受行业监管的标准化产品,且对比在玻璃或陶瓷等材质中的“瓶储”老酒,“坛储”是更受行业专业人士认可的老酒储存方式(陶坛过气不过液,在陶坛中储存的酒会自然老熟,风味天成)。

  另外,参考国际上白兰地、威士忌这些酒类的品质等级标准,其中所说的年份都是指酒在橡木桶中储存的时间,而不是灌进酒瓶后的年份,“坛储”老酒是与国际更接轨的酒龄表达方式。

  当问及高净值饮酒人群会或期望通过哪些标准去判断白酒产品是否为老酒(年份酒)时,结果显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三大依据分别是:包装上标识主体基酒年份(21%)、酒厂历史悠久(13%)和包装上标识国家酒业协会等官方认证的老酒/年份酒注册商标(11%)。

  同时,相比普通酒厂出厂的年份酒,他们更信赖产自名优酒厂的年份酒品质和年份的真实性,信赖感主要源自名优酒企其品牌知名度高、品牌基因强(历史悠久传承力强、白酒酿造工艺成熟而品质有保障)且具备高产能高库存的综合生产能力,相比一般的酒企,在生产年份酒的资质条件上更具优势。

  研究方法

  《2020中国老酒白皮书》的研究成果源于胡润研究院对中国高净值白酒饮用人群的专项研究。

  作为首份针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白酒消费需求的白皮书,为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项目组依托胡润百富公司高净值人群和专家数据库,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首先,项目组通过一对一定性访问方式,针对白酒品牌经销商、资深白酒收藏家及行业专家对中国白酒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老酒等话题进行了有效且深度的探讨访问,共计14位;同时,项目组在北京、上海、成都、郑州四个白酒消费代表区域分别开展高净值白酒饮用者座谈会,合计58人,以求更深入地对该部分人群特征与白酒消费需求进行挖掘和分析。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按照性别、年龄、区域、家庭总资产、白酒消费购买习惯等维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对600位中国高净值白酒饮酒人士样本开展定量问卷访问研究,样本覆盖中国主要白酒消费省和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郑州、济南、杭州和苏州等城市。

  本次调研高净值人群平均年龄42岁,男女比例约为7:3,已婚一孩居多。平均家庭净资产650万元、近两年家庭年均收入95万元。高净值人群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72%。从事行业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23%),其次是金融业(11%),大部分受访者在工作中担任管理者角色,且工作单位性质以民营/私营、国企/国有控股为主。他们最感兴趣的三大话题是旅行度假(60%)、健康养生(58%)以及金融投资(55%)。品酒(66%)、旅游(61%)和品美食(52%)是主要休闲爱好。此外,在过去的2019年平均每周外出就餐3-4次,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每周外出就餐次数减少至2次。

  此外,项目组还充分挖掘胡润百富公司十余年研究成果,结合胡润研究院近年来发布的《胡润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胡润财富报告》等历年系列“白皮书报告”中的历史数据以及相关公开信息的整理,运用大量案头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效保证并提高了此次调研报告结论的精准度。

郑重声明:用户在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股民学堂立场无关,所发表内容来源为用户整理发布,本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